在青阳辖区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身穿红色马甲,活跃在居民小区的各个角落,或是点位督导、或是小区巡查,或是宣传引导,他们是党员干部,是条线专职,是热心居民,是企业职工、是教师或学生……他们大力弘扬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不畏严寒酷暑,依旧坚守岗位,成为了青阳垃圾分类一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无私奉献,默默坚守
家住锦华园小区的退休职工厉兰英是一名共产党员,今年已经75周岁了,她一贯热心公益,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事业。锦华园是有着1280户的大型动迁小区,自启动垃圾分类“三定一督”后,厉兰英自发召集5名退休党员成立巡逻队,协助社区、物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。从初期带领队员入户宣传,点位讲解、指导,到现在的日常巡逻,半年多来从不间断,发现问题及时与社区、物业沟通汇报,并亲自上门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。锦华园垃圾分类工作在厉兰英为首的志愿者队伍的努力和守护下,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不忘初心,志愿前行
自辖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,作为李箕社区书记的凌国华,主动担任“垃圾分类宣讲员”,从社区课堂到小区现场,他一遍遍的为党员群众、物业工作人员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及重要性,耐心指导居民如何正确分类。自办事处“二级管家团”成立后,他积极当好小区“管家”,白天是李箕社区的“管家”,下班回家是南苑新村的“管家”。“垃圾分类我带头,党员干部践初心”。凌国华用他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垃圾分类的一颗“初心”。在青阳办事处,像凌国华这样的“管家”还有很多。161名在职党员干部、职工、居民、志愿者组成的“管家团”,覆盖了辖区124个“三定一督”小区,他们都在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小区,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。
大手牵小手,青春逐梦行
在辖区推进垃圾分类“三定一督”过程中,教师、学生志愿者队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,中大简界其中的两个站点“昆山国际学校绿色站”和“追光少年垃圾分类实践站”分别由国际学校、震川小学的师生志愿者承包,学校以科学课形式走进自己的站点,助推社区在长效管理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。都说“一个孩子背后就是一个家庭”,青阳城市管理办事处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。其中,乐华社区联合“大党委”成员单位把垃圾分类新理念带到校园,通过垃圾分类宣讲,互动游戏等加深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,培养孩子的责任感,争当“环保先锋小卫士”。辖区很多青少年家庭自愿成为社区垃圾分类宣传队伍的一员,和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入户宣传,一起点位督导,他们积极行动起来,感染和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队伍中来,营造“人人争做志愿者、人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”的良好氛围。
志愿没有终点,服务没有止境。垃圾分类志愿者不是简单的符号,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。当志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,爱心将洒满青阳的每一个角落,温暖每一颗人心,让我们一起携手,共创美好绿色家园。